企业风采|引入东超科技空中成像技术!北京地坛医院复合手术室正式启用
本文转载自“东超科技”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东超科技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成功应用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启动的复合手术室,标志着东超科技的前沿技术正式进入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核心手术场景,为提升手术效率、保障无菌操作、优化医护体验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8月13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复合手术室正式启用!
首次引入东超科技
“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
复合手术室将医学影像诊断分析、介入及外科手术整合于同一空间,有效解决了以往复杂病例需分次、多手术室完成治疗的难题,实现介入、外科、影像等多学科技术的“一站式”整合,标志着医院在精准医疗和多学科协同发展方面迈入新阶段。

北京地坛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面积达107平方米,配置了目前最先进的ARTIS pheno基于X射线的成像系统,适用于介入手术、心脏病学及复杂外科手术如血管疾病检查、心脏瓣膜修复、脊柱/骨盆的复杂骨科手术等,拓展了可开展手术种类。
此外,复合手术室还配置了数字手术室系统、非接触式空中成像技术以及耗材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实现手术流程优化、无菌操作保障及耗材精准管理,显著提升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手术质量。

复合手术室启动会上,北京地坛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效友强调,从南北楼改造到复合手术室启用,医院手术室数量从5间扩展到9间,面积增加近一倍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标志着医院在现代化手术室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东超科技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作为该手术室“智慧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这一“质的飞跃”的关键创新力量之一。 」


医院神经中心外科第一批启用复合手术室,手术室兼具导管室和手术室的双重特性,解决了以往需分次完成介入和开颅手术的问题,实现一站式完成。对于复杂高难度病例而言,复合手术室的启用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优化了就医体验。
此外,骨科、普外科等外科系统科室也将根据临床需求启用复合手术室,进一步提升医院多发伤救治、多系统肿瘤等方面的综合救治能力。后续医院将组织相关部门及科室做好手术室使用流程、应急预案的梳理和制度,确保流程通畅、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未来,医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提升手术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提升和流程优化,为学科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东超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是全球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元宇宙领域独角兽企业。公司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合肥市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若干项,并建成安徽省新一代光学成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空中交互式成像技术与显示材料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研发平台,主导制定了该技术的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学术专著,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将科幻电影场景变为现实。该技术应用光场重构原理,基于矩阵光波导的空中成像方法,依托自主研发的具有负折射功能效应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集成相关交互技术后,实现了空中精准复杂交互式成像系统。该技术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实用性”体现在可将传统实体屏幕信息投射在空中精准操作,避免接触式交叉感染风险;“创新性”具体体现在其科技含量高、空中互动性强、视觉冲击力大等优势,将为传统产业的屏显转型升级提供高性价比的替代选项。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展览展示等领域。
2021年4月,东超科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3月,公司从全国27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2022年8月,获得“中国元宇宙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24年10月,斩获第76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成立以来,东超科技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现已累计完成6轮超4亿元股权融资,目前市场估值30亿,累计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700余项,不仅在国内多次取得突破,更陆续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海外国家(经济体)的专利授权。
素材来源:“北京地坛医院”微信公众号